close

DSC00082 

UC Berkeley (距離語言學校很近,所以經常來溜躂)

不少人以為"柏克萊"這三個字就是州立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但其實只是個地名。

我還沒有這麼聰明可以來這裡唸書(笑)

 

相機: 依舊是Sony a700老搭檔+18-70kit鏡

 

 

 

那一天難得剛好跟幾個比較熟的同學逛逛柏克萊大學校園。

所以這篇就以當天的照片來當背景吧XD 

 

DSC00027

雖然很多人都會去史丹佛大學參觀,但是我個人更喜歡柏克萊校園的建築。

大概是因為每棟都長得很不一樣,所以各有千秋之感。

 

我在柏克萊的語言學校離柏克萊大學不遠,所以同學間都蠻常會去逛校園。

在柏克萊(城市)唸語言學校的時候,儘管作業超多,

但是交通方便的關係,同學們總是互相邀約去吃點心。 

 

語言學校每天都上一樣的課程。

全天班的學生是早上九點上到下午四點左右。

因為天天上一樣的課程,外加作業很多,每天回家我都有種腦袋灌滿水泥的感受。

 

我很想上一般英語的課程,但是因為來這裡的學生多半要念研究所居多,所以無法開班。

因此一直跟那些要準備研究所或是進修學程的同學一起上課。

早上是共同主科目,下午是分看是要準備學業的還是考托福的。

 

大概因為選錯學校了,造成我對學英語充滿陰影。

舉凡生物學,社會學,動物社會學,生命的起源(就是那個冷凍胚胎)

各國墳墓,民族裝飾,美國歷史,美國法律判刑,一夫多妻等奇妙內容都上完了。

總之,在那七個月,我用破爛的英文,發表了一次又一次的報告。

北極熊生態和人類馴養的結果,邪教慫恿教徒自殺警察圍戰,

甘地的演講,離婚造成的影響等等。

有的老師甚至要求用我們胡亂造句的英文來編唱歌曲。

 

很多朋友說,這樣很棒啊,你學會好多東西。

可是,上完我的腦容量都用盡了。

沒一個記得的*囧

 

 

 

而且我明明想學的是:

Hi, how are you?

Fine, and you?

 

 

一直上這些學術的課程,卻讓我連跟外國人聊天都不會,真的很挫折。

剛去美國的時候跟R先生的好友夫妻去看電影,他們嘰嘰呱呱說了好快好多。

我聽不太懂只能傻笑,呆獃的看大家。

R先生離開去處理票務的時候,他的朋友們跟我說

「It's full」(座位滿了)

閱讀沒有這麼多障礙,但是不習慣的英文發音讓我沒有馬上聽懂,

問了一下,他們覺得我好像都不懂,所以也沒有回答我。

當時完全可以體會那些日文程度不夠的朋友們在日本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心情(淚)

 

 

後來在矽谷唸社區語言中心的時候才開始練習

Hi, how are you?

Fine, and you?

 

能夠說到這些國中開始就深植腦海的英文,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因為練了比較多基礎口語,現在也比較敢大膽的跟外國人亂講話XD

從簡單的

Hi, how are you?

 

到後來每次說都不一樣的:

How have you been?

How are you doing?

 

現在也都不說 I am fine, and you.這個教科書對話。

Good.

Great.

Pretty good.

How about you?

變成了我的新選項。

總之,就是給隨便混搭。

 

在這裡生活了九個多月,還是有好多聽不懂。

不過總是慢慢的在進步(大概吧)

 

 

由於語言學校有各式各樣的人,想認真唸書的和不想認真的人都有。

所以唸書這件事情,也是要看自己有沒有心。

有次遇到一個唸比我低幾個程度的同學,她去專科學校念了半年,英文突飛猛進!

看著她可以毫不猶豫的快速說起英文,真的是好羨慕。

不過我一點也不羨慕她滿滿的作業和功課就是。

 只是從幾個唸過專科學校的朋友來看,

人大概就是活得太輕鬆就不會進步了吧?

(開始反省天天只說Hi, how are you? 的自己...)

 

 

 Yi-wen是個超大方又搞笑的台灣女孩,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她。

有她在的時候都特別歡樂,忘了人在異鄉的苦悶。 

 

 DSC00071
DSC00029
DSC00032DSC00046
DSC00108

 

有著美麗校園和圖書館的UC Berkeley

寫這篇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懷念柏克萊的生活~~

只是柏克萊好冷,我現在比較喜歡舊金山南灣這裡的氣候。

 

 

 

 

 

 

DSC00012
DSC00043
DSC00050
DSC00058
DSC00065
DSC00103
DSC00099
DSC00102 

最喜歡這樣沒有防備的笑容

 

 

我認識的這些同學們都很會照顧人。(這篇文章的照片中沒有全部入鏡)

開學第一天我重感冒,台灣同學把全身的衛生紙都塞給我。

還幫我去找當時還不認識隔壁班的同學商借。

 

行李再多、再貴、再重都硬是要幫台灣親友帶回去。

有日本同學聽到某台灣同學對東京バナナ很有興趣,

一回日本就國際快遞寄了一盒給該位台灣同學。 

當然也有難相處的同學,不過這些人到哪都有,所以也不用特別提。

 

雖然說一開始來唸書的時候,為了讓英文進步得快一點,盡可能的不跟台灣人往來。

但是最後同學們幾乎都是各國自成一圈,或是一開始的外國同學都只有來短期,

所以最後不知不覺我也混進了(混著幾個日本人)的台灣圈子。

在國外有人可以盡情的用母語說話真的是很過癮。

也因此

我的英文後來都沒什麼在進步就是

(故意要牽拖)

 

 

 

連續兩年都在國外,長輩的問候從來都是:

「過得還習慣嗎?」

「錢夠用嗎?」

「一個人在國外要好保重」

等等溫馨關懷。

 

但是從不知詳情的朋友的角度來看,好像人在國外的都在玩(苦笑)

 

剛來美國的前幾個月,我非常不適應這裡的氣候和生活。

看著自己的存款飛快的消失的緊張感,

想念熟悉的亞洲和熱鬧,在美國悶到極點又經常冷到生病,

寫作業寫到受不了。

而且超級想念回台灣工作!

 

 

雖然比起很多大學和研究所,語言學校輕鬆很多。

 有時候我也會自問:念語言學校算是留學嗎?

我不確定,但我確實在這裡唸書和生活。

 

很多人都以為來美國唸語言學校的,都是家裡有錢的。

其實,這有一部分對,ㄧ部分不對。

 

沒有工作經歷的學同學,確實多半是家裡出錢來唸書的。

但也不少同學是出了社會自己存錢來的。

看著很多同學年紀比我小很多卻以經存好錢出國唸書,讓我著實感到敬佩。

反觀自己,為什麼我到了30歲才出國看看世界? 

 

雖然去過日本打工度假,但在美國才真的大開眼界。

更加感到自己的渺小。

早知道我以前應該更節省些

少吃大餐、少買衣服、少看幾場電影...

千金難買

早知道

 

說到物價 ,美國物價跟日本差不多。

吃一頓飯6~12美金都有。

要加稅,要給小費。

我認識的朋友大多數都是省吃儉用,自己煮飯。

美國沒有台灣的交通方便和物美價廉的美食。

然而在異鄉奮鬥的時候,熟悉的人都不在身邊。

美國人雖然都蠻友善的,但英文都講得超快。

有很多外來的人口(特別是加州)

各種口音都有,剛開始的時候常常聽不懂。

不過加州的美國人都很友善,會願意慢慢聽你說,也會放慢速度。

只是聽不懂的東西還真是多。

看醫生的時候什麼都看不懂,瞪著那些滿滿的各種病狀表格發呆也寫不出來。

 

 

平常我們都是花貴桑桑的車資去很遠的超市買菜,或是拜託有車的朋友載。

一個人默默的把一大袋的菜從車站,走上一兩公里的扛回宿舍。

之前住柏克萊的時候,我經常走三公里的路回家路上順便買菜。

頂著太陽,背著書包,扛著菜走回家。 

 

 

學生時代,我曾很羨慕很羨慕同學可以去日本當交換學生。

看到他們似乎過著很棒的生活(因為不了解),總是有著一份憧憬。

只知道大家最後從不會煮飯,回來個個都可以燒個四菜一湯。

 

實際在國外生活,從在日本打工度假的時候,這份憧憬就蕩然無存了。

在國外的生活總讓有:「莫非我是在參加黃金傳說?」的錯覺。

在貴桑桑物價中撿便宜、在不是很懂的語言和文化中求生存。

連老媽來美國一個月生活的感想都是「美國人比想像的還要節儉!」

 

在柏克萊的時候,偶而偷空跟同學一起站在街角吃個冰淇淋就覺得好幸福。

現在在人口沒柏克萊這麼密集的矽谷唸語言學校,在街角一起吃冰淇淋一事已經變成了"回憶"。

連在馬路上也很少很少看到行人,同學多半都開車,所以一下課就開走了..........

現在的語言學校中沒什麼台灣人,比較少講中文之後好像英文有好那麼一點(反正就是亂聊天)。

雖然很不容易跟同學出去玩,但是這裡的老師和同學人都非常好。

很多同學白天都在不同的公司上班,只是晚上來加強英文的。

 雖然國籍不同居多,但是因為年紀相仿,還有社會經驗的關係,大家都很隨興好聊天。

最常聊天的話題除了哪裡有好吃的,就是交換彼此國家的生活。

 

像是阿拉伯的女生有駕照卻不能開車---家家都有司機,所以不是問題。

虔誠的穆斯林男生不能碰觸女生(握手也不行)--不過來到美國他們又稍有入鄉隨俗。

巴西和土耳其的同學大多很幽默活潑。

全南美洲只有巴西說葡萄牙語,其他都說西班牙語。

每次聽完都好想去看看這些國家的真實面貌。

 尼羅河女兒中的凱羅爾大概就是被這些各國歷史文化給拐走的吧(笑)

 

 

回國的時候,許多同學行李箱都是塞到爆的。

有同學自己帶了兩個行李箱和一個小的登機箱,又請我幫忙托運一箱行李箱,

外加背個超大背包,因為每件行李都很重,登機箱檢測出來過重,還罰了錢。

每個人提行李提得滿頭大汗。

 

以為他們過得很爽,血拼很多嗎?

裡面幾乎有2/3都是拒絕不了的親友託買的物品和禮物。

 

採買時自己花車資走老遠去找,搭飛機時超重被罰錢,自己吞。

許多同學甚至買了一堆點心當禮物回去發,

可能還要面對朋友們抱怨為何禮物這麼少。

 

當某個已歸國同學得知我要回台灣一趟,

問起我可不可以幫她從美國多帶點她指定的巧克力回台灣。

我遲疑了一下,問她:

「每一袋都將近台幣一千,妳確定妳要我幫妳帶三袋?」

這個牌子的巧克力小小卻很貴,在台灣也不是很有名。

發給朋友的話每個人也只會收到小小的巧克力幾片,

我的考量是她的朋友可能收到不一定會珍惜。

可是該位同學很想分享舊金山的禮物給她的台灣朋友,

所以我還是幫她帶了,雖然不是預定的三袋。

(巧克力實在很有重量)

 

要回美國唸書的幾個好同學發訊息問我有沒什麼台灣東西,她們可以幫我帶來。

南灣這裡華人超市很多,連台灣超市都有,所以我說沒有特別想要的。

這些可愛的同學以為我客氣,一直強調沒有關係,叫我可以盡量跟她說。

熱情的程度讓真的沒有特別想要的東西的我都開始感到有罪惡感了(艸)

 

我認識的台灣同學雖然大多都是父母出錢念書居多,但是大家幾乎都很認真念書。

對人的熱誠和付出,每個都想要孝順父母的真心,都讓我非常敬佩。

也很開心可以跟這些同學當朋友,希望以後不管在哪裡都還是好朋友。

 

來美國念語言學校,對我來說算是矛盾和沖擊參半。

一開始拼命抱怨美國的不方便和不適應的文化,想念台灣的一切。

卻又常常覺得美國確實有他們之所以獨特的地方。

 這裡地大物博,熱情有禮,尊重別人的意志。

聰明的人很多,卻聰明而不失謙虛。

比起亞洲熱鬧的交際文化,美國人的為自己活這一點似乎又比較健康。

沒有夜生活,大家下班回家就是陪家人跟孩子。

 

 

來美國快一年了,有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變化。

拖了很久沒有繼續寫美國生活,一部分原因是我輸給自己的內心。

聽了一些人的話,變得害怕寫出自己的生活。

可是每次當猶豫的時候,就會有一些陌生人留言告訴我,

這些篇篇血淚生活給予在國外生活的他們一些慰藉。

我不知道原來自己的生活記錄也能夠給予別人一些鼓勵和支持,

能夠收到這些令人感動的留言,真的很開心。

所以我還是想要繼續厚著臉皮寫下去。

 

 

 

每個人遇到的經歷不同,我所記錄下的或許只發生在我的際遇裡。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是我相信,真心的朋友都會給予祝福。

 

若看到朋友出國唸書或是工作,

身為朋友,請多多給予他們關懷和問候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arl* 的頭像
    *Pearl*

    Pearl's Images舊金山婚紗

    *Pe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